教学研究

标本兼治重习惯引导,课堂学习重师生互动——《商品管理》课程教学反思

作者:经济管理系教师 李金发布时间:2017-07-17浏览:

从事中职专业课教学工作已经五年了,对于职高学生的基础和习惯的特殊性,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50分钟的学习效率,这对于从教数年的我来说,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要教好中职专业课,首先要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和认知结构,了解学生此阶段的知识水平,以便因材施教;其次对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这样才能将知识系统化,注意知识前后的联系,形成知识框架;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我担任了15恒辉班和14营销班的《商品管理》课程的教学任务。一个学期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我将教学工作进行了深刻总结,反思如下:

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把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备课时要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在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商品管理》课程较为实用,但枯燥无趣,内容要么科普性强,要么抽象难以理解,这就要求我作为教师必须去繁为简,去粗取精,每节课内容要目的明确,力求浓缩,争取做到“理论够用即可,能够用于实践”,每次学习前提出清晰的目标,每次学习结束时做小结,与目标相呼应,让学生清晰地意识到本节课的收获,培养成就感,从而保证学习的积极性和乐趣。

二、要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适当地还可以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笑话,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比如,学习《商品管理》课程任务1.2解读商品条码时,作为教师,我在课堂上就地取材,根据同学们课桌上放的矿泉水瓶、巧克力等物品,和大家一起认识商品条码,引导学生观察并概括其特点,进而将条码的定义、结构顺势讲明,学生乐于接受,启发学生思考EAN-13位条码和EAN-8位条码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通过对生活中实际物品的观察,突破条码学习的难点,同时积极拓展,带领同学们学习如何验证校验码,利用这个生活小窍门可以鉴别商品的真假,因为和生活实践联系紧密,学生学习情趣高涨,而且重点突出,任务明确,通过思考、讨论、尝试练习等方式解决了学习难点,同学们很有成就感。

三、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角色扮演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一堂课上,有时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商品管理》课程任务3.2识别商品包装标志的学习时,我首先带领大家联系生活实例,一起学习常见的商品包装标志,随后安排了个人练习,让每个同学划出商品包装标志,并剪下来做成卡片,最后采用了分组竞赛的办法,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比赛对商品包装标志的记忆,统计小组得分,通过竞赛来促进大家学习,以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大家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自己,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的意识。

四、关爱学生,及时鼓励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并处理好课堂的偶发事件,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的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生活,热爱学习。比如,本次授课班级中其中一个是15恒辉班,该班学生整体士气低迷,学习积极性差、自信心弱,个别同学因为行为上受到处分总是喜欢和老师对着干,有敌对情绪。对于这种情况,每次授课时,我都要检点人数,对同学们的出勤予以肯定,还要检查教室卫生情况和同学们的带书、带笔的学习情况,及时肯定值日生的劳动,对不合格的时候让同学先改正再授课,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在上课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信,每节课都抽数名同学回答问题,对于基础差、平时表现不好的同学,就安排他们念教材上的案例,对于基础一般的同学就安排他们回答问题,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就安排他们优先作答,这样通过教师有意识地设置任务,并分成难、一般、容易的三个层次的任务,就吸引了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互动当中,有效减少了学生玩手机睡觉的现象,即使学生说错了,只要不是故意捣乱,那么我作为教师就不批评,还要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学生说对了,我就大力表扬,计入课堂表现。一个学期下来,全体同学都能在上课时和老师互动,按时完成作业,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观。

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比如,在《商品管理》任务3.3包装商务礼品的学习时,我没有先讲,而是安排同学们进行小组学习,根据课本上的方法小组讨论,自己动手探索包装,然后我再做正确的肯定或错误的纠正,这样提高了学生的能动性,也方便发现学生的不会之处。并且在14营销班教授此课时,我根据学生想要录制视频留念的想法,顺势想到了将其制作成教学视频的灵感。14营销班的同学们年级高,学习能力强,我们在课上将优秀学生的包装过程当场用手机录制成视频,作为15恒辉班学习此课内容的范例使用,同学们热情高涨,都很用功练习,动作标准规范,并且积极想办法怎么能表述的更清楚、演示得更准确。这种用高年级的作品来供给低年级学生观摩,使我作为教师在其中承担了桥梁的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得高年级的学生很有成就感,低年级的学生对学习很有信心。

在一堂课中,教师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手,动脑操作,刚毕业那会,每次上课,看到学生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探究出答案,我就有点心急,每次都忍不住在他们即将做出答案的时候将方法告诉他们。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学生的思维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学生往往会想出我意想不到的好方法来。

总之,要提高学生在课堂50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用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根据职高学生的自身特点,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想办法,启发、推动学生去说、去做,才能形成互动,推进学生学习进步,同时还要标本兼治,在教学时注意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引导,理论联系实际,学生感受到学习有用处,才能学得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