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网页制作》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作者:计算机科学系发布时间:2019-06-09浏览:

《网页制作》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计算机科学系 孙淑媛

摘要:《网页制作》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很高。为了提高《网页制作》课程的教学效果,必须不断改革与充实教学内容,注重突出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应用性。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网页设计与制作。

关键词: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网页制作已成为当今社会上一种比较热门的技术。《网页制作》是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与传统的其他学科相比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综合实践性,特别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学以致用的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上课能看懂、理解,但课后什么都忘了,做实验的时候还得翻开书一步步照着做,这也就是本课程的一大特点:易学易忘。

为了提高《网页制作》课程的教学质量,笔者不断地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环节等多方面对本课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一些实际的教学经验与体会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教学内容改革

由于“网页制作”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网站建设的基本方法,掌握网页制作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管理、设计网站的能力。其基础课程为“计算机文化基础”、“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后继课程为“动态网页设计”、“计算机网络”等。这些课程互相渗透、相互依赖,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的课程体系。该课程要求学生了解网页制作和网站建设所需的基本知识,掌握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以及CSS的使用和网页中文本、图像、超链接、表格、表单、图层和框架等的处理方法,了解相关美学的知识与网页制作流程。主要掌握网页制作工具Dreamweaver的使用,了解PhotoShop、Flash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设计能力,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教学内容的重新设置和分配。根据之前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调整了理论和上机课时量,将30%的课时用来讲授理论知识,70%的课时用到学生动手实践上。理论课程主要侧重于网页设计的站点结构的搭建、相对路径的管理、色彩的搭配、HTML源代码以及CSS层叠样式表的讲解;而把网站布局工具(表格、框架、图层)、网页中的文本、图像、超链接、表单的理论讲解转移到实践中来,在实践中通过案例式教学将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相融合,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更大的提升。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网页制作》是综合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让学生成为教与学的主要部分,把“要我学”变“我要学”,课堂上给与学生充足的思考,激发学生探究热情,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成为教与学的主体。

1. 课程内容模块化, 化解难点,循序渐进。

将课程内容合理的模块化,各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也相互关联,同时也将课程难点分解到各个不同的模块中,化解了学生的畏惧心里。每个模块自成体系,学完每一个模块就能获得一项知识、技能,前面的模块为后面模块做铺垫,后面的模块又强化前面模块的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牢固地掌握《网页制作》的核心。

2. 精心准备案例项目,从宏观上进行教学设计。

将实际案例引入教学体系中,每个重要知识点均与实际案例结合起来,融经典赏析、知识讲授、课堂练习、实践辅导、创新操作等不同教学方法为一体,在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将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应用于教学改革之中。

3. 采用 “教、学、练”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过程中抓住三个环节,提高教学效果。

“教”提倡“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以目标确定教学任务,教师应该明确每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要根据这些目标设计具体的教学任务,讲授知识点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学习。“学”网页制作课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网页设计的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能够熟练运用设计工具,独立地完成网页设计任务,此时,实践式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在理论教学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学生无法亲自动手实践,对于教师所讲知识一知半解,甚至听过就忘。针对这一情况,笔者采用了师生互动的方式突出“学”的环节。即在简单讲解理论知识后,请学生上讲台来当助教,教师设题,学生操作。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并且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还可以发现很多之前没有发现的细节问题,如此讲解下来,学生接受起来也会更快、更主动。“练”实训内容采取命题作业,以达到对于教学内容的专项练习。在上机实训时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编写的“实验指导书”中的实训任务,完成一个网站需要的网页或拓展内容制作,不仅达到了强化学生操作技能的目的,也进一步完善了学生对于网页的宏观规划和具体实现的能力。

三、考核方法改革

一种好的考核方式,不仅有利于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考核方法侧重于对记忆型知识的考查,忽略了实际网页制作中对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查。笔者尝试改革网页设计的考核方法,并在实际操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网页制作课程中以学生实际制作的网页作品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逐堂对学生的上机实训情况过程进行考查,并做好详细记录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程的综合考核中上机实训占总成绩的20%。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学期末要求学生自主创作一个站点,完成一个网站所需网页及素材的制作。在验收网页过程中,由学生在讲台上通过投影仪将网页展示出来,并且讲解整个构思、设计以及实现过程。这样既可以保证网页是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作品,又可以达到一个交流的目的,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实践证明,由于强化了平时的实践环节考核力度,提高了过程考核的比例,重视了学生基本专业素质的培养。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总结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改革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将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不断地总结、学习,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01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