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专业课程标准
一、 课程性质与任务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是财会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从事会计工作取得从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本课程综合了法学与经济学、会计学、伦理学等学科知识,是一门交叉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深入的了解、掌握会计行为规范,掌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依据、手段和过程,了解对会计机构与人员的要求、会计从业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和继续教育管理规定,掌握支付结算法规,税收征收管理的相关规定,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增强会计人员诚信教育,强化学生在会计工作中依法处理经济业务,严格遵守会计准则与会计法规,养成良好的依法办事、依法经营的意识与习惯,其作用在于提高准会计人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强化准会计人员的职业责任感,为顺利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并严格执行会计法律规范和技术规范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课时
36课时
三、 课程目标
(一)理论知识目标
1、掌握会计法规体系及会计法主要规定
2、掌握支付结算的主要规定
3、掌握税收征收管理法的主要规定
4、掌握预算法律制度的主要规定
4、掌握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
(二)实践能力目标
1、掌握会计法规体系及会计法主要规定,明辨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与责任后果。
2、熟悉的支付结算方式,规范使用不同的支付结算方式。
3、掌握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明辨违反税收征管的行为及责任后果。
4、掌握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明辩违背职业道德的财经行为。
(三)综合能力目标
1、具备会计从业资格必需的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具有较强的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3、树立良好的财经职业道德观念。
四、 课程内容及要求
序号
| 课程模块
| 课程内容及要求
| 参考课时
|
1
| 会计法律制度
| 掌握会计法律制度概述;掌握会计工作管理体制的法律规定;掌握会计核算的法律规定;掌握会计监督的法律规定;掌握会计法律制度案例分析;掌握违反《会计法》的法律责任;掌握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法律规定。
要求学生掌握会计法概述、会计核算的法律规定、会计监督的法律规定、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法律规定和违反会计法的法律责任等。理解会计法律体系的构成,了解会计工作管理体制,识别违反会计法的行为与责任后果。
| 12
|
2
| 支付结算法律制度
| 掌握支付结算法律制度概述;掌握银行结算账户;掌握支付结算。
要求学生熟悉现金管理的基本原则、掌握现金使用范围的规定和现金管理的基本要求。掌握支付结算概念、办理结算的基本要求、填写凭证的基本要求;掌握人民银行对于企业账户管理的相关规定,银行账户种类、开户要求、各账户功能及使用中注意事项;掌握票据结算,包括票据种类、权利的取得、补救;汇票、本票、支票主要规定不同;掌握托收承付、委托收款、信用证、汇兑的主要规定;明确结算纪律与结算规定的责任。
| 10
|
3
| 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
| 掌握税收的一般原理;掌握税法概述;掌握税法与税收的关系及现行税;掌握税务管理;掌握税款征收。
要求学生掌握税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发票管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的相关规定;区分不同的税收征收措施与方式;识别违反税法的行为与责任。
| 6
|
4
| 财政法规制度
| 掌握预算法律制度;掌握政府采购法律制度;掌握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 4
|
5
| 会计职业道德
| 会计职业道德概述;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修养;会计职业道德实施。
要求学生理解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掌握和领会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正确识别违背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
| 4
|
五、 教学实施
(一)教学策略
1、 学习组织
(1)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普遍反映本课程内容枯燥、学习兴趣不高;以死记硬背为主,学习效果差等。因此,本课程在总体设计上有较大的改革和突破。
本课程标准设计的总体思路是:打破以教师讲授知识、学生学习记忆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体系;建立以财经法律法规与会计工作实务相结合;课程教学要求与从业资格考试相结合;课程教学与会计职业生涯规划、会计职业素养教育想结合的教学方式。
(2)在会计法律制度章节教学中,将会计工作管理体制、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等教学内容与会计工作实务相结合;在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章节教学中,将现金管理、银行结算账户、票据结算方式等内容与出纳工作实务相结合;在税收法律制度章节教学中,将主要税种的实体法律与初级会计核算教学相联系;通过这些跨课程的结合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3)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为帮助中职同学顺利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本课程在总体设计上突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采取讲练结合、单元测验与综合测验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4)将课程教学与会计职业生涯规划、会计职业素养教育想结合;通过视频、案例等教学方式,不断强化学生的会计职业意识与职业素养,强化学生在会计工作中依法处理经济业务,严格遵守会计准则与会计法规,养成良好的依法办事、依法经营的意识与习惯,其作用在于提高准会计人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强化准会计人员的职业责任感,为顺利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并严格执行会计法律规范和技术规范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学习方法
善比较、多联想、侧向记、重练习
(一) 教材编写
1、 课程的教材以及相应的教辅资料编写应当依据本课程标准进行。
2、 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以实际工作中常见的实际案例为主线,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合理安排教材内容。
3、 教材在内容上应既实用又开放,即在注重学生对有关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的同时,还应把会计领域的新准则、新知识和新方法融入教材,以便教材内容更加贴近现实中的实际工作。在形式上应适合中职学生认知的特点,文字表述深入浅出,内容采用文字配合案例、习题、思考与分析等多种形式。
4、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本课程实践导向的教学特点,培养学生理解与应用的能力,教材应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设计相应的技能训练活动。各项技能训练活动的设计应实用、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二) 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 本课程能力结构与知识结构是针对会计岗位能力分析而设计,并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在以能力教学为主的原则下,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接轨。
2、 利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优势,进一步优化本课程教材,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收集各种典型案例,形成资料库,使教学活动多样化。
3、 学校应与企业以及银行建立广泛的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操作能力培养的良好环境,不仅为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奠定基础,更要为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创造条件。
六、 考核与评价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理论教学为主,在评价上采用理论考核和能力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学期考核总成绩为100分,其中:平时考核占70%(记录考勤和课堂纪律20%、课堂回答问题、独立完成作业10%;小组讨论、分析案例占10%;期中考试占30%);期末考核:30%,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最后再综合评定。
七、 其他说明
(一)课程内容说明
1、会计法律制度
会计法律制度概述、会计工作管理体制的法律规定、会计核算的法律规定、会计监督的法律规定。
2、支付结算法律制度
票据结算概述、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支票、非票据结算、支付结算的纪律与责任
3、税收法律制度
税收征收管理法概述、税务管理、税款征收、税务检查、税收的基础知识、流转税法律制度、所得税法律制度。
4、财政法规制度
预算法律制度、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5、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的概述、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规范体系、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修养、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课程标准的制定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本课程包括会计法律制度、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税收征管法律制度、财政法规制度及会计职业道德等五个学习项目。这些学习项目是以会计工作中常见的违法案例为线索来设计的。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附录一: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每个项目的学习都按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1、 工作岗位、总体任务
本课程的总体任务是通过学习会计行为规范、会计核算与监督的依据、支付结算法规、税收征收管理的相关规定、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增强会计人员诚信教育,强化学生在会计工作中依法处理经济业务严格遵守会计准则与会计法规,养成良好的依法办事、依法经营的意识与习惯,其作用在于提高准会计人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强化准会计人员的职业责任感,为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并严格执行会计法规和技术规范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取得初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工作任务分解
(1) 理解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层次;了解会计工作管理体制的相关内容。识别违反会计法的行为与责任后果。
(2) 掌握会计机构的设置的形式、会计机构负责人的任职资格、会计从业资格的制度、会计专业职务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有关规定,理解代理记账的相关规定、会计人员回避制度的主要内容,掌握总会计师的任职条件、职责和权限。
(3) 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会计质量的基本要求、会计年度的基本规定、记账本位币的基本规定、填制会计凭账的要求、登记会计账簿的规定、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基本规定、会计档案保管的基本要求。
(4) 掌握会计监督的有关法律规定,了解会计监督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掌握会计监督的构成。
(5) 掌握支付结算的概念和结算原则,掌握汇票、本票、支票的概念,理解银行账户的分类、使用和管理,识别有效票据,并规范票据行为。
(6) 掌握税务登记的对象、时间、内容和方法;掌握纳税申报的对象和内容;了解税款征收的措施及税款征收中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了解发票的种类及管理要求;掌握账簿、凭账的设置及要求;了解税务检查的方式及税务机关的权利和义务。识别违反税法的行为与责任。
(7) 了解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特点和作用,掌握职业道德和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正确识别违背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
附录二:工作与学习内容
1、 工作对象
(1) 票据样式、原始凭证样式、记账凭证、账簿、报表、印鉴等资料。
(2) 研读并熟悉山西省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大纲。
(3) 学习最新的税收法律制度。
(4) 搜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相关案例、视频资料。
2、 工具材料
票据样式、原始凭证样式、记账凭证、账簿、报表、印鉴等资料,课堂PPT课件、屏幕录像演示、视频演示、专项实训题集、习题集等教学资源。
3、 工作方法
(1) 通过使用票据样式、原始凭证样式、记账凭证、账簿、报表、印鉴等资料,来熟悉以上资料的填制方法,进而来识别真伪。
(2) 通过对搜集的违法案例分析,强化学生在会计工作中依法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
(3) 通过观看税务登记视频,了解税务登记的工作流程。
(4) 通过练习习题集,巩固和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
4、 劳动组织
(1) 在手工记账实训室,完成票据、凭证、账簿、报表等操作。
(2) 在案例分析的时候,学生分组完成案例分析,收集相关的法规制度。
(3) 观看税务登记视频,认识税务登记对象,了解税务登记的工作流程。
5、 工作要求
组内成员之间、各小组成员之间能够就收集到的信息和资料进行沟通与交流,具有团队合作意识,能按时完成对案例的分析;在实训室,按照规范性操作来完成票据、凭证、账簿、报表的填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