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经济法是二十世纪根基于现代市场经济而诞生的一门年轻的法律学分支学科,它直接规范市场经济活动,是调整社会经济关系的重要的法律部门,是经济和法律相结合的一门边缘性学科。《经济法基础》课程是中职财经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是为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而设置的必修课。
《经济法基础》课程内容涵盖了形成我国市场经济的主体机制、权力机制、行为机制和责任机制有机结合的各经济法整个学科领域各主要门类的主要内容。本课程注重“理论教学与法律应用相结合,普法教学与法律技能训练相结合”,既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基本的价值判断,也培养学生对基本法律问题,尤其是经济法律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对于调整我国现实经济关系的法律、法规有系统的认识和了解。使学生能够运用相关法律法规解决实践工作和生活中常见的、简单的经济案例,能够知法、守法,既能以法律规范自身行为,也能够以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课时
64节/学期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经济法的基础知识,加强对我国现行的经济法律、法规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在专业领域中运用经济法律的能力。同时,它还为经济类各专业学生日后进一步学习涉及经济法内容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为相关职业资格考试提供相应的法律知识准备。
四、课程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内容在总体结构上由五大部分构成,涵盖了规范我国现实经济关系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法律制度。具体包括:
第一部分:经济法基础理论。
第二部分:经济组织法律制度,包括公司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外商投资企业法、破产法等。
第三部分:市场运行管理法律制度,包括合同法、工业产权法、经济竞争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第四部分:市场调控和监督法律制度,包括税法、金融法(票据法、证券法)、会计法与审计法等。
第五部分:仲裁与民事诉讼法律制度,包括经济仲裁与经济诉讼。
五、教学实施
1、 学习组织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本课程采用多媒体工具,采集课程教学所需资料,并向学生提供全面、详尽、迅捷的信息和资料,同时在教学改革中注重删繁就简,以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为线索,以培养分析能力、运用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学院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可以组织学生到法院进行调查、旁听,了解司法审判的实际情况。
2、 学习方法
小组学习法、案例学习法、开放性学习法。老师在教学中树立以培养学生的“法律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加强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案例教学法的应用,通过播放相关的案件录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法律事务处理的司法程序和司法途径,并选择典型案例进行法律应用性训练,使经济法理论学习运用到经济法律实务的处理之中,使学生学以致用。
建立“经济法律理论、经济法律制度、经济法律事务处理”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法律应用与实务处理,深化对经济法理论的理解,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知法、守法,既能以法律规范自身行为,也能够以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六、考核与评价
阶段形成性考核与期末测试相结合,注重动态评价与案例分析实践能力。
1、考核组织与考核形式
①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统一必讲内容、统一教学重点的基础上,按专业方向有针对性地选择法律进行讲授,考核内容有所区别;②在考试方法上,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理论考试与应用能力考试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试,以准确和全面地对学生做出评价;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鼓励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从事参加实践问题地处理研究,开展研究性学习,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增强素质,提高能力。
课程考核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考核两部分,前者是平时的课堂表现和实践操作,后者为期末考试,期末考试包括笔试和模拟法庭两个部分。
(1)平时成绩
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①课堂考勤②课堂发言和讨论③课堂实训④书面作业
(2)期末成绩
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①试卷考核②模拟法庭实训考核
2、成绩量化方案
本门课的考核成绩分为两个部分:
(1)平时成绩(40%)
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①课堂考勤(10%)②课堂发言和讨论(10%)③课堂实训(10%)④书面作业(10%)
(2)期末成绩(60%)
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①试卷考核(70%)②模拟法庭考核(30%)
七、其他说明
(一) 课程内容说明
1、经济法涉及面广,内容繁杂。经济法课程由经济法基础理论、经济组织法律制度、市场运行管理法律制度、市场调控和监督法律制度和仲裁与民事诉讼法律制度五部分构成,既包括基础理论又涉及几十个部门法。
2、经济法的动态发展比其它学科更加快速。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直接调整经济关系的经济法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如《税法》的不断修订,《反垄断法》的制定。
3、经济法的理论抽象性强,实践性也很强。经济法在一定意义上是运用法律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的经验总结,是经济体制改革成果制度化和经济政策法律化的产物,直接来源和应用于经济运行、经济改革和经济法制的实践,具有很强实践性。
(二) 课程标准的制定
1、专业能力目标
(1)具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法律理念和基本法律素质
(2)能运用经济法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具备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判断是非的能力
(4)养成知法、守法的好习惯
(5) 具备良好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语言沟通能力
(6) 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2、社会能力目标
帮助学生体验经济法这门课程学习和活动中的成长与快乐,使他们认识到经济法来源于实际,又服务于社会。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动手完成各项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
3、知识目标
(1)经济法基本理论
(2)掌握市场主体法,包括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和公司法
(3)掌握合同法的主要内容
(4)掌握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的内容
(5)掌握工业产权法,包括商标法和专利法的内容
(6)掌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内容
(7)掌握仲裁与诉讼法主要国内仲裁、民事诉讼法的内容
附录一:经济法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序号
| 单元名称
| 单元描述
| 学时小计
| 其中
|
理论
| 实践
|
1
| 经济法基础理论
| 学生掌握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了解经济法的基本特征,全面认识和理解经济法律关系
| 4
| 4
| 0
|
2
| 个人独资企业法
| 了解企业的设立条件、内部管理体制和权利义务等
| 2
| 2
| 0
|
3
| 合伙企业法
| 了解合伙企业的概念、企业的设立、变更与清算,掌握企业的财产、事物执行和债务分配的规定
| 4
| 4
| 0
|
4
| 公司法
| 了解公司的概念、种类、特征,掌握对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律规定
| 8
| 4
| 4
|
5
| 合同法
| 了解合同的概念、特征与分类,掌握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担保、变更、中止、违约等方面的规定
| 12
| 8
| 4
|
6
| 工业产权法
| 了解专利、商标的实质要件和程序要件,转让、许可、侵权行为和法律保护
| 4
| 4
| 0
|
7
| 反不正当竞争法
| 掌握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特点,以及如何运用法律行为维护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
| 4
| 4
| 0
|
8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了解消费者的权益和经营者的义务,知道消费者权益争议的解决途径,了解损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法律责任
| 6
| 4
| 2
|
9
| 综合案例分析
| 通过观看案件录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与分析,进行具体经济案件的处理
| 4
| 0
| 4
|
10
| 仲裁与诉讼
| 学生能够了解仲裁与诉讼的要领与作用,掌握两者的特有原则,通过组织模拟法庭了解仲裁与诉讼的程序
| 8
| 2
| 6
|
附录二:能力训练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描述
| 能力目标
| 学
时
| |
|
1
| 成立公司
|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模拟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
| 实践项目的开展能培养学生与人打交道的能力、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 4
| |
2
| 合同签订
| 学生之间模拟写一份借款合同
| 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法律实际运用能力,书面表达能力
| 4
| |
3
| 我是“上帝”吗
| 学生组织讨论,分析目前消费者权益都在哪些方面受到侵害,如何维护正当权益
| 培养分析、判断能力,树立法律意识,学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权益
| 2
| |
4
| 综合案例分析
| 通过观看案件录像,学生进行讨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具体经济案件进行判别和处理
| 具备分析与判断是非的能力,运用法律知识处理实际案例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