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典型案例
以技能比赛为抓手 强化专业技能培养
摘要: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将抓学生技能比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作为强化专业技能培养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每年组织学生参加的技能比赛主要分三个层次:一是组织参加省级计算机技能大赛;二是组织参加全校性技能比赛;三是组织参加由系部承办的围绕专业特点开设的单项技能比赛。自1996年至今,我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多次获得全国及全省各类计算机技能比赛大奖,特别是近两年,随着教学水平日益提升,参加技能比赛的成绩在全省名列前茅,有力的推动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
一、实施背景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指导下,我国职业教育得到了飞速发展,为加强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就业能力,国家目前已建立了比较规范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制度,形成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良好局面,各级技能竞赛有条不紊的展开。国家、省、市级的技能竞赛项目设置都是为适应社会需求,与企业的实用人才需求相对接,引导学生就业方向而设置的项目,走在中职技能教育的前沿,具备极强的引领意义。
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指出,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合格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工作服务在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因此,实施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是中职教育的主要任务。
强化专业技能培养不仅是竞赛的需要,更是实现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也符合中职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通过增加实践教学课时、组织课外兴趣小组、参加各级技能竞赛等多种途径,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亲自动手实践,增强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实用性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技能比赛已成为学生巩固专业知识、练就专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的学习、实践与训练的重要载体和常态化活动,并为我校计算机专业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展现专业特色的亮点。
二、主要目标
多年来,我校高度重视技能比赛工作,把技能比赛列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日程,把技能比赛作为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和催化剂,并充分发挥技能大赛的引领和评价作用,推进学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一直将抓学生技能比赛作为强化专业技能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从课程安排、计划制定、课堂教学、实习实训、顶岗实习、技能鉴定到校园活动都贯穿技能大赛的内容,做到竞赛标准与课程标准、竞赛项目与实训内容、竞赛设计与教学设计、竞赛过程与教学过程、竞赛组织与课堂教学、竞赛规程与教学管理、竞赛要求与实训办法、竞赛安排与校园活动相结合。
三、实施过程
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参加的技能比赛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组织参加由系部承办的围绕专业特点开设的单项技能比赛;二是组织参加每年一次的全校性技能大赛;三是组织参加省级计算机技能大赛。
1.系部技能比赛常态化,做到天天有训练,月月有比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
按照专业技能的需求及教学计划安排,结合学校及山西省技能竞赛项目设置、确定系部技能比赛项目,如每月组织一次围绕专业特点开设的单项技能比赛,有“汉字录入比赛”、“图文混排技能比赛”、“电子表格制作技能比赛”、“投影片制作技能比赛”、“Flash动画制作技能比赛”、“网页设计技能比赛”等项目,由教研室分派专人负责,起草通知、编排赛事、组织竞赛、评判成绩。专业教师各负其责,认真组织,动员学生积极参赛,本着“重在参与、重在学习、重在提高”的精神,每学期初有计划,过程有落实,工作有总结、年终有考核,使技能比赛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形成“人人参与,个个享受”的技能比赛大好局面,使技能比赛贯穿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落实到每一个班级,覆盖到每一位教师和每一名学生。

2.学校技能大赛制度化,做到年年有比赛,提高师生的职业技能操作水平。
为了提高我校师生的职业技能操作水平,强化学生专业技能,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练,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学校每年定期开展全校学生“技能大赛”活动,技能大赛项目覆盖到全校每个专业,由各系部负责确定具体比赛方案,组织学生报名,然后进行现场比赛,每个项目确定出四名候选人作为技能能手。与计算机应用专业建立相关的比赛项目有:网页制作能手、汉字录入能手、动画片制作能手、投影片制作能手、网络构建能手、图文混排与电子图表能手。
计算机应用专业在系的统一安排下,专业教师积极辅导学生参赛,强化训练,狠抓基本功。通过比赛,促进了专业建设创新化,提升了教师技能,完善了教学评价体系。
3.选拔精英,储备人才,积极训练,备战省技能大赛。
首先,为备战省计算机技能大赛而成立课外兴趣小组。
(1)成立课外技能训练小组,由专业教师负责指导。
(2)专业指导教师负责制定训练计划,安排训练内容并作好技能训练过程的记录,最后写出训练总结。
(3)聘请企业或行业技术人员出题指导,并作为评委进行考核,检验训练成果,指导教师不参与,同时推荐出优秀学生参加省计算机技能大赛。
其次,制定详细的训练方案和计划,学生在大赛前一个月停课进行集中强化训练,由专业指导教师负责,定期检查训练情况,对训练过程进行全程跟踪与指导。训练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基础训练阶段,主要内容为基础理论培训、训练软件的基本操作等。要求选手学习理论知识要扎实,操作软件要熟练,将各菜单操作功能熟练掌握、吃透。
②专项实例阶段,主要是要求学生对各项目的重点训练科目功能有针对性的掌握及应用。
③综合实例阶段,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综合应用练习,主要考核选手的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
④模拟预赛阶段。本阶段要求学生在比赛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模拟操作题,以此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速度,同时锻炼选手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应变能力。
通过几个阶段的训练,既保证了训练的强度,又保证了训练的时间,学生们整体训练水平普遍提高,增强了比赛取胜的自信心。期间,我系还专门聘请多名专家帮助指导训练,为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条件保障
1.机制保障:各级领导的重视,是技能比赛开展的保障,学校专门制定了各级比赛的奖励制度,根据实际比赛成绩,按制度进行奖励。制定了《山西省贸易学校全校“技能大赛”活动方案》,学校每年定期开展全校学生“技能大赛”活动。
2.师资保障: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有专兼职教师25人,其中高级讲师6人、讲师8人,专任教师全部本科以上学历,研究生学历4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0%。有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8人,3名教师被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记功,3名教师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三晋技术能手”称号。专业教师每年去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大大提高了专业技能水平。
3.实训基地保障
(1)校内实训基地
我校建有国家级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训基地,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设备价值500余万元。其中包括计算机实训室、综合布线实训室、网络实训室及计算机组装维护室等13个实训室。
(2)校外实训基地
我校建有山西华兴科软有限公司、山西省中信联科贸有限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12个,主要满足学生顶岗实习需要及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锻炼。
4.经费保障:制定专业实训和技能比赛耗材预算,设定比赛项目、类别、场次等,根据省、校、系各级技能比赛的比赛时间、项目,制定出相应训练所需的原料购置预算报告,学校提供技能比赛耗材及获奖者的奖励资金。
五、主要成效
几年来,我校计算机专业以技能比赛引领,开展一系列教学改革活动,教师的专业素质不断提升。学生的学风和专业技能有了显著提高,学生不仅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而且自信心增强,就业质量不断提高,推进了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促进了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1.以技能比赛为契机,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通过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技能比赛,“重实践、传技能、求质量”在教师中广为提倡。为了确保每次比赛的成功实施及指导学生取得好成绩,计算机专业教师要进行充分的学习、调研、实践。一是要组织系部承担的围绕专业特点开设的单项技能比赛;二是要指导学生参加校及省技能大赛;三是要深入生产一线,参加企业实践锻炼,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技能;四是高度重视过程总结,通过大赛使教师不断自我学习,快速升华和提高。
近年来,我系教师先后辅导学生参加了8届省及国家级计算机技能比赛,多名老师获得优秀指导老师荣誉,教师从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大量的先进知识,综合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并能为企业服务,师资队伍建设也卓有成效,形成了良性循环。
2.以技能大赛为激励,强化学生专业技能
技能大赛是选拔技能型人才并使之脱颖而出的重要途径,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专业技能的舞台,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
在技能大赛中,学生是大赛的最大受益者。为能在技能大赛中取得较好成绩,首先要面向全校学生,组织课外技能训练小组,组建专业大赛团队,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培养优秀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在技能大赛赛前培训中,优秀学生也会在训练中带动其他学生训练,实现了全员参训、全员提升的效果。近年来,通过技能大赛,更多学生意识到“勤奋出成绩,技能走天下”,学习技能的热情高涨、信心倍增,促进了学生技能训练水平的提高。“学技能、长才干、求发展”在学生中蔚然成风,学生中涌现出了一批职业技能高手。
从96年至今,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多次获得全国及全省各类计算机技能比赛大奖,特别是近两年,随着教学水平日益提升,学生参加技能比赛的成绩也在逐年提高。
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参加全省计算机技能大赛获奖图片

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参加国家及省技能竞赛获奖统计表
时间
| 获奖项目
| 获奖等级
| 获奖学生
|
2014.4
| 网络布线
| 省级一等奖
| 张玉谦 张竞峰武一帆
|
省级二等奖
| 李瑞史英杰武鹏飞
|
网络搭建及应用
| 省级二等奖
| 陈 峰陈建兵
|
省级三等奖
| 张丽霞杨旭峰
|
动画片制作
| 省级一等奖
| 赵天宇郭荣鑫
|
省级三等奖
| 张帅文
|
投影片制作
| 省级一等奖
| 薄一凡
|
省级二等奖
| 张露之段云岳
|
图文混排与电子图表
| 省级一等奖
| 韩燕文
|
省级二等奖
| 梁慧珍
|
工业产品设计CAD
| 省级二等奖
| 高思琪焦宋鑫
|
2013.5
| 图文混排与电子图表
与电子图表与
| 省级一等奖
| 张帅文曹瑞晋韩例知
|
动画片制作
| 省级一等奖
| 孙宽张凡糜煜
|
投影片制作
| 省级一等奖
| 李超郭荣鑫
|
省级二等奖
| 张鹏宇
|
网络综合布线
| 省级二等奖
| 谭振贾政恺段宪青
|
网络搭建及应用
| 省级三等奖
| 张玉谦王通王纲
|
工业产品设计(CAD
| 省级二等奖
| 朱大江白阳
|
电子商务
| 省级一等奖
| 曹雅慧
|
省级二等奖
| 陈嘉兴
|
2012.4
| 电子表格
| 省级一等奖
| 孙宽尚晓姚李超
|
投影片
| 省级一等奖
| 许正邦张卫琴杨洋
|
图文混排
| 省级一等奖
| 杨波刘芳
|
省级二等奖
| 褚鑫鑫
|
动画片制作
| 省级一等奖
| 孙鹏宇张凡
|
省级二等奖
| 郝圣义
|
企业网搭建及应用
| 省级一等奖
| 刘帅张赛
|
省级三等奖
| 兀志超王文杰
|
2011.4
| 电子表格
| 省级一等奖
| 赵玉霞、牛力平、段绍君
|
图文混排
| 省级一等奖
| 赵智伟、刘 芳
|
影视后期制作
| 省级一等奖
| 杨晓敏、孙鹏宇
|
网络搭建及应用
| 省级一等奖
| 石博文、张 硕
|
2011.6
| 数字影音制作
| 国家级三等奖
| 孙鹏宇
|
2010.4
| 网络综合布线技术
| 省级一等奖
| 刘文明、麻超、郝亚琼
|
省级二等奖
| 王江涛、刘勇、张 彪
|
企业网搭建与应用
| 省级一等奖
| 孙 伟、武飞
|
省级三等奖
| 石博文、张硕
|
图文混排
| 省级一等奖
| 白慧、张彩琴、秦小丽
|
投影片制作
| 省级一等奖
| 刘欢、闫慧芳、宁红玉
|
影视后期处理
| 省级一等奖
| 张宏伟、杨晓敏、张明斌
|
2009.5
| 园区网互联与网站建设
| 省级一等奖
| 郝 实、郭姗姗、邵鑫
|
省级二等奖
| 王友军、荣启渊、戎翠芳
|
企业网搭建与应用
| 省级一等奖
| 闫 锐、武志永
|
省级二等奖
| 孙 伟、蒯志华
|
网络综合布线技术
| 省级一等奖
| 马善耀、郝亚琼
|
省级二等奖
| 王 全、赵廷雪
|
动画片制作
| 省级一等奖
| 张明斌
|
| 省级二等奖
| 李 栋、张雅亮
|
图文混排
| 省级一等奖
| 崔艳霞、白新兴、张枭芸
|
投影片制作
| 省级一等奖
| 乔 晶、郑阳阳
|
省级二等奖
| 张 茜
|
2009.6
| 网络综合布线技术
| 国家级三等奖
| 马善耀、郝亚琼、孙 伟
|
2008.6
| 园区网互联与网站建设
| 国家级二等奖
| 郝 实、郭姗姗、杜晓凡
|
企业网搭建与应用
| 国家级三等奖
| 闫 锐、武志永
|
2008.5
| 园区网互联与网站建设
| 省级一等奖
| 郝 实、郭姗姗、杜晓凡
|
省级二等奖
| 王友军、董 鹏、白一斌
|
企业网搭建与应用
| 省级一等奖
| 闫 锐、武志永
|
省级二等奖
| 白新兴、赵永芳
|
2007.5
| 网络及应用
| 省级一等奖
| 吕波、耿鹏鹏
|
3.以技能大赛为引领,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计算机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都紧密结合当前国家经济发展、行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用人单位急需的岗位技能。随着计算机技能大赛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其已成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导向标。通过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可以看出社会对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我们可以此来完善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学模式改革。通过调研,了解行业需求,将专业教学与企业、行业的要求、规范保持高度的一致,把企业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技能纳入到日常教学中来,使学生真正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4.以技能大赛为平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技能大赛项目一般是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来组织大赛试题的,由此看出大赛提倡的是一种项目化、任务化教学模式,这正是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以实训教学为重点,形成以工作任务引领课堂的教学理念,逐步推行做学教一体的教学模式。
通过参加技能竞赛,我校计算机专业更加重视技能培养、重视社会需求,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做学结合等理念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得到体现,进一步深化了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
五、体会与思考
1.技能比赛项目需要综合多个教学项目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制订与技能培养相符的项目教学计划。
2.以技能比赛为抓手,充分发挥比赛的引领和激励作用,不断完善各级比赛模式。
3.以技能比赛为动力,全面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和办学模式的改革。
4.以技能比赛为契机,积极推进和完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建设。
5.以技能比赛为载体,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点带面,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6.以技能比赛为突破口,强化专业技能培养,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好良好基础。
7.以技能比赛为平台,体现学生实践技能水平,检验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展示学校改革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