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会计电算化》作为中职会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依据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来解决计算机环境下会计信息处理问题。本课程传授会计信息化处理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侧重学习财务软件功能的操作使用。本课程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初级会计职称人员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基础,是会计上岗证所必须的考试课程。
二、课时
108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具有从事财务会计专业所必需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会计信息化处理应用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会计信息化处理应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理解会计信息化处理应用的实现过程。
1、掌握会计信息化处理实施的基本条件。
2、通过工作过程下的任务教学,掌握指定的通用财会教学软件的使用,掌握该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数据流程。
3、通过该软件的学习,了解其他通用会计软件的使用。
4、掌握帐务系统及各个子系统的操作及使用。
5、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思路及会计信息化处理的实现过程。
(二)技能目标
1.能根据项目任务、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根据企业行业性质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会计软件及相应的模块
2.进行网络配置并安装会计软件,合理进行财务分工,完成会计信息化实施能建立中小型企业与基层单位的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
3.并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账务处理、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报表管理、购销存管理,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维护和数据管理。
(三)素质目标
1、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与职业习惯;
2、具备务实的工作态度与强烈责任感的职业素养;
3、具有持续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提升意识;
4、较强的团队精神和沟通合作能力。
四、课程内容及要求
序号
| 课 程 模 块
| 课 程 要 求
| 参考课时
|
1
| 会计电算化概论
| 1、 理解会计电算化的涵义与特点,了解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及未来发展趋势。
2、掌握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
3、理解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及与手工下记帐的不同
| 4
|
2
| 系统管理与
基础设置
| 1、能够利用会计软件的系统管理功能建立电算化应用环境。
2、熟练掌握和操作财务软件的安装、启动、退出和建立新的账套,并对其进行系统管理。
3、熟练掌握和操作财务软件的基础设置功能,并对其进行基础设置。
| 12
|
3
| 总账系统
| 1、熟练掌握总账系统的初始化设置。
2、掌握日常账务处理。
3、掌握出纳管理。
4、掌握账簿管理。
5、能够进行期末账务处理。
| 44
|
4
| 工资管理系统
| 1、掌握工资管理系统的任务与特点,了解工资管理系统的数据流程。
2、熟悉工资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模块以及基本操作过程。
3、掌握工资管理系统初始化的方法。
4、能够熟练地进行日常工资管理与月末处理。
| 12
|
5
|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 1、掌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任务与特点,数据流程,基本功能块以及基本操作过程。
2、掌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初始化的方法。
3、熟练地进行日常固定资产管理与月末处理。
| 12
|
6
| 报表管理系统
| 1、理解报表管理系统的概念、种类、特点,基本业务处理流程,基本操作过程。
2、能够熟练地进行报表格式设计与公式编辑。
3、能够熟练地进行报表管理:报表格式管理、表面管理、报表数据管理、报表输出。
| 12
|
7
| 购销存管理系统
| 1、能够熟练运用供应链系统进行初始化设置、日常处理及期末处理
2、能够理解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存货核算的工作流程。
| 12
|
五、教学实施
(一) 教学策略
学习组织与方法
1. 经历科学的会计工作的电算化过程,掌握电算化计划、实施、检验过程,尝试应用使用所学的方法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归纳操作规律。
2. 通过具体的软件操作过程,了解一种标准的商品化软件的操作方法,领悟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共性,并能举一反三会使用其他的商品化会计软件。
3. 能计划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见的一些工作问题,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4. 通过参加小组活动,经历团队配合经历,尝试解决同学之间在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锻炼学生的社会能力。
5. 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二) 教材编写
依据本课程标准和教学策略编制教材、学材,充分体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和“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
(三) 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产教结合、校企合作。
2、编写适合本课程的教材、案例、课件、模拟实验数据;与企业合作开发教学课件、教学仿真软件,以弥补大型实训设备的不足。编写试题库,依托学校数字化教学平台,建立教学资源库,实现远程教学、模拟教学和资源共享。
六、考核与评价
实训考核内容分为四部分:
1、态度:纪律和团队表现,占总成绩的10%,采用小组评价方式。
2、考勤:占总成绩的10%。
3、任务:作业完成情况(主要指上机操作报告),占总成绩的 20%;采用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4、能力: 综合能力训练,占30%;包括总账系统、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系统、报表系统和购销存管理系统的考核,采用学生自评、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5、知识: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 30%。
6、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
| 对应成绩
| 等级
|
上机表现好,无打游戏和聊天情况,纪律严明,实习态度认真,布置的上机作业完成效果好,实训报告能对实训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并能运用理论知识及时处理实训时遇到的问题。
| 90~100
| 优秀
|
上机表现好,纪律严明,实习态度认真,布置的模拟作业完成较好,实训报告能对实训内容进行较全面、系统的总结。
| 80~90
| 良好
|
纪律较好,实习态度较认真,布置的模拟作业按时完成,实训报告能对实训内容进行比较全面的总结。
| 70~80
| 中等
|
纪律较好,实习态度较认真,布置的模拟作业基本,能够完成实训报告,内容基本正确、系统。上机有打游戏和聊天现象,但经教育改正者。
| 60~70
| 及格
|
凡具备下列条件者,均以不及格论:
1、未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实训报告抄袭别人、或马虎潦草或内容明显错误者。
2、上机时打游戏、聊天或干与本课程无关的事,经教育不改者。
3、未参加实训时间超过全部实训时间的三分之一以上者。
4、实训中态度不端正,有违纪行为,教育不改者。
|
|
|
七、其他说明
(一) 课程内容说明
1、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2、本课程所列的总学时为建议课时,学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的增减。
(二) 课程标准的制定
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建议教学形式总体说明: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为了充分体现项目驱动、实践导向课程思想,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八个项目,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以典型案例为载体,操作技术为核心,辅助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就业与发展的需要。
附录一:“会计电算化”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1、工作岗位、总体任务
通过本专业岗位需求分析,确定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并针对会计电算化处理的具体内容,设计出基础准备、建立新的会计核算体系、总账系统、电子报表系统、固定资产系统、薪资管理系统、购销存系统等七个学习项目。让学生在以项目为载体所设计的综合化情境中学习,完成工作过程,并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以满足其实际工作的需要。
2、工作任务分解
(1)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理论知识;
(2)能熟练进行用友财务软件的安装;
(3)能根据需要建立财务应用环境,启用适合实际需要的模块;
(4)能熟练进行财务日常业务处理;
(5)能利用会计报表系统制作企业常用财务会计报表;
(6)能建立企业薪酬标准体系以及进行薪资核算与调整处理;
(7)能熟练进行固定资产原始卡片的管理及相关业务的核算处理
(8)能熟练进行购销存业务的核算处理
附录二:“会计电算化”工作与学习内容
工作领域
| 学习项目编号
| 学习项目
| 学习内容
|
会计信息化处理核算
| 项目一
| 基础准备
| 会计信息化处理基本理论
|
会计信息化处理信息系统
|
会计核算软件简介
|
通用财务软件的安装
|
项目二
| 建立新的会计核算体系
| 用户管理及建立账套
|
基本信息设置
|
系统初始化
|
项目三
| 日常业务处理
| 凭证管理
|
账簿查询
|
期末处理
|
项目四
| 会计报表的处理
| 报表的格式设计
|
报表的数据处理
|
报表管理
|
项目五
| 薪资业务处理
| 薪资管理系统初始化
|
薪资管理系统日常业务处理
|
薪资管理系统期末处理
|
项目六
| 固定资产业务处理
|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初始化
|
固定资产日常业务处理
|
固定资产管理期末处理
|
项目七
| 购销存业务处理
| 购销存管理系统初始化
|
购销存系统日常业务处理
|
购销存系统管理期末处理
|